读《身份的焦虑》
10月 25, 2022
前言 #
2022 年已过大半,深感今年是我步入社会六年以来最魔幻的一年。上网冲浪就是这样的感觉:抖音在贩卖职业焦虑,有的叫“看清社会底层逻辑”、有的叫“未来中国发展在哪”,总之看起来和你息息相关,不知道的话你就会被淘汰。知乎在贩卖知识焦虑,那种一大包视频课程打包带走,满文件夹的 PDF 文档倾情放送,获取面试题请扫微信公众号,还有一些大数据时代必会的 Excel 技能、你必须了解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等等商业宣传。同时也有 B 站的 up 主们在躺平、在摆烂、在旅行、在裸辞、在逃离北上广、在回农村盖洋楼、在直播考研、在 run。
仅需了解下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视频的火爆程度,就足以反映出当今大众的社会心理问题。
且不说大环境,我竟然也在 5 月份北京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裸辞了,真是头铁,我现在都佩服我自己。没办法,相比这些所有的“大环境”,我认为我还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而且已经到了收入难以覆盖时间的地步,于是我还是裸辞了,主动调整自己的方向,重新准备面试,虽然最终也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但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发现今年经历过的所有情绪波折,可能比前 5 年加起来都要多。总之,今年太魔幻了,但也说不定还真又是今后最好的一年。
回归主题,其实初中学着写作文的时候就接触过《身份的焦虑》这本书中的一些金句,也知道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要不说人家是发达国家,我们正在经历的精神焦虑在英国甚至西方社会这样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其实早就经历过、思考过了。但是真正说认同和理解这本书所讲的,可能还是从最近开始的,我觉得这应该与身边环境的发展强烈相关,所以现在也是时候再次拿起这本书,重读一遍。
下面内容就按照书中的目录结构、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总结。
焦虑的起因 #
爱的渴求 #
显著的身份可以带来别人的“爱”(尊重、赞美、支持),追求被爱是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本能,每个人都会从别人的关爱中获得快乐,要尊重这个事实。
势力倾向 #
对身份的过分追求、崇拜、恐惧就产生了势利者,有时他们是社会的风向标,他们让我们(大众)产生了对成功者的崇拜,当然势利者也定义了什么才是成功者。
过度期望 #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
以近代人类的物质生活得到空前发展为背景,同时大众传媒的发展也让更多人认识到了这个世界上还存在更好的生活。人们的期望也变高了,普通人开始认为拥有更多财富也变成了可能,也许是假象,但是绝大多数人们选择了相信。
精英崇拜 #
在众多的因素叠加之下,人们有了崇拜对象,那些精英们(不论品德如何)就站在社会地位的制高点,财富的聚光灯下,权利的舞台中央,享受着人们的尊重与爱戴,他们是普通人一切行为的标准,是人们学习模仿的对象,是人们想象中自己未来的样子。
制约因素 #
但实际情况是,我们普通人中的绝大多数,并不会达到自己渴望的位置,于是那个看似能得到而又得不到的、让我们焦虑的根源就会一直存在。展开说,制约我们的因素通常有:
- 受才能制约
- 受运气制约
- 受雇主及其盈利原则制约
- 受全球经济发展规律制约
解决办法 #
哲学 #
哲学指的是我们应有的入世原则:
哲学家们在他们各自独立的研究中提出,我们应该遵循自己内心的良知,而不是遵循来自外部的赞扬或谴责。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在一个随机形成的人群中看起来是什么形象,而在于我们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形象。
这句话一度是我初高中作文的高频引用段落,道理是懂了,但其实到现在也不能完全做到。
艺术 #
在真正的艺术家眼中,艺术作品是用来讽刺现实生活的,虽然它有时改变不了什么,但是它孕育了希望,能够让人们深入思考。
政治 #
关于人的理想标准并非像石头一样一成不变。身份的理想标准长期以来都是,将来也一定会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一个变化过程,这个词就是政治。
从政治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们就可以思考是否观念本身错了,而不是思量我们性格中是否有所缺陷。
不是很理解作者关于“政治”的概念,看来我确实不懂政治。
基督教 #
如果现实中我们面临的苦难、疾病、死亡等让人焦虑的问题无法解决,人们可以寄托于宗教(西方就是基督教),基督教里的教义让人们学会了宽容、释怀、感恩。
同时,与宗教相关的东西,遗迹、传世之作都会潜意识地提醒人们:时间飞逝,日月如梭,最终所有一切都会尘归尘,土归土,不论自己的苦难还是别人的富有,都会一样消逝。
波希米亚 #
Anyway the wind blows, nothing really matter to me. ——《波西米亚狂想曲》
波希米亚用来比喻那些行为不尊重经济社会运转规律的人,用现在的话说也许是“躺平”、“佛系”。即金钱不能驱动这批人,他们极端关注精神需求,但他们从来也都是这个社会的一小部分人,他们也无法对经济社会做出什么真正改变。
总结 #
身份的焦虑就是我们承认在成功生活和不成功生活之间存在公共差异的时候,必须付出的代价。
身份的焦虑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是成问题的,那就是我们遵循这些导致焦虑的价值观念,仅仅是因为我们异常胆小怕事、循规蹈矩,或仅仅是因为我们的思维已经被完全麻痹,以至于我们认为这些价值观念是天经地义的,或来自神授,或因为我们周围的人对此心醉神迷,或因为我们的想象力变得过于局限,而想不到还有其他的选择。
而每个时代的我们,也许都需要找到一种方式,就像上面五种革新者一样,来证明自己生活的成功并不是只有法官和药剂师(我理解为身份地位极高的人)那一种方式。
我的补充 #
读完这本书之后,从我自己的角度我觉得还有一些适合当下的办法。
修改参照物 #
这里的修改参照物,指的是不要以别人的成功为榜样,而是应该以自己想成为的样子为榜样,别人永远都不应该是自己的参照物。
修改期望值 #
如果发现一时达不到自己期待的样子,可以降低标准,没必要死扛。焦虑的本质也是对自己期待的能力最终没有达成所面临的压力而造成的焦虑,此时不妨还是降低期望值,比如原计划一周看完一本书,现在一个月看完,也还好,起码行动了。
减少信息输入 #
减少信息输入,就是减少焦虑源,做一个掩耳盗铃、坐井观天的人。因为如今现在很多信息对自己都没用,真正有用的信息,自然而然会接触到。所以不知道某些信息导致跟不上潮流并不可怕,不需要为此焦虑。
写作 #
写作本身就是一项非常缓解焦虑的办法,实测有效,比写代码还有效。写代码可能会遇到编译不通过等各种报错,效率不会太高,但是写作不会,写作操作起来更加简单容易很多,稍微做一下产量就可以很可观,是一种投入产出比非常高的方式,重点是非常缓解焦虑。
业余爱好 #
一个爱好可以在任何时候给自己解闷,哪怕是种草养花都能缓解焦虑心情,而如果这个爱好又是一项运动,那更是对身心都有好处,在低谷时给自己信念支撑,在孤独时有朋友一起玩耍,总之也是一项值得去做、而且越早开始越好的方式,因为你的技能水平会随着时间积累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