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我的工具列表 Recommended
5月 30, 2024
从桌面端的应用软件这个角度来看,当下也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不管是之前已经有的形态,还是还未出现的形态,也不管是开源的还是收费的,好用的新工具层出不穷,AI 的入场更是要把所有软件重新设计的节奏。我希望整理下最近几年一直在用的软件,记录当前的状态,这是相关主题的第一篇,争取后面每年都能关注下一下这个话题。
macOS #
首先需要声明下,我没有 Windows 电脑,哪怕打游戏也是在 MacBook 上打开战网打星际和魔兽,所以 macOS 对我来说就是日常的全部了,以下所有的软件默认都是在 macOS 平台上面。
macOS 是我最常用的系统,从 2014 年大三开始卖掉 Windows 笔记本后买的第一款 MacBook Air 开始,我就一直在 Mac 平台工作学习生活,几乎每隔两年就会经手一台 MacBook,有公司发的,有自己买的,用旧的还会过渡给媳妇,可以说到现在我对 Mac 的使用已经相当习惯和顺手,这其中离不开长时间下来对下面一些软件的依赖。
Manico #
必须首推 Manico 以表达敬意,从许多年前无意中碰到这个软件开始,不知不觉已经用了很多年,每次换 MacBook 必须第一个装的软件,不然已经不会切换到其他软件了,可以说这个软件多年下来已经为我节省掉了非常多的潜在切换应用程序的时间成本,并且消除了随之带来的操作和定位焦虑,让我有了愉快的 macOS 使用体检,而且当时只卖 20 块钱左右,物超所值,再次衷心感谢作者。
渐渐地也知道了软件的作者图拉鼎,这也是一位知名程序员,他从最初的 Ubuntu 上面的桌面软件开始,一直到现在的”一人软件公司“的一人开发者,已经发布了好几款实用软件,感兴趣可以关注下,兴许很多人已经知道了。
Chrome #
这个没的说,主要使用的浏览器。
Edge / Safari / FireFox #
我目前之所以还在用其他的浏览器,主要是因为我需要看在线版的电子书,尤其是微信读书和得到阅读,据我所知这两个平台对浏览器的支持最好,同时书籍的种类也符合我的需求,所以我需要长期开着一些标签页来随时阅读。
另外最近也在开着一些文档比如 React、Next.js、TailwindCSS 以及 MDN 文档,很多内容需要随时过来翻阅文档,也需要保持着打开状态。
VS Code #
VS Code 也不需要说太多,现在基本是人手必备了。不过我很早之前(大约 2016 年前后)写 Python 的时候用的是 Sublime Text 3,而且一度因为重度使用还买了授权以消除 Purchase 提醒,主要是表示感谢。其实那个时候 VS Code 已经有非常流行了,而我却依然坚守着 Sublilme Text,因为它速度更快而且不占内存。
后来好像还是由于 VS Code 上面的插件太香了,能够解决更多实际问题,以及更强的兼容性,更新的速度也更快,不知不觉我最终还是切换到了 VS Code 上面,现在已经从最初不适应 VS Code 的界面变成了现在不适应 Sublime Text 了。
Sublime Merge #
对 Sublime 多少还是有点不舍,直到后来他们团队又出了 Sublime Merge,我也上手使用了,逐渐地也适应这个软件的风格,有关 Git 的其他 GUI 软件我也试过不少,比如 SourceTree 什么的,都不是特别喜欢,觉得还不如命令行直观,直到使用了 Merge,目前也非常喜欢通过 Merge 来查看 diff 状况。
复杂一点的操作还是喜欢用命令行,用应用程序由于有时候不知道对应的底层的命令到底是什么,反而会觉得没谱。
ClashX #
这个也没的说,简单实用。
Bear #
目前我用 Bear 来存储一些私有的笔记,虽然 Bear 是按月订阅的,可我目前还是非常依赖它,主要是前两年它实在是太好用了,iOS 端也一样好用,肉眼可见的保持克制和优雅,操作流畅,层级清晰,索引方便,目前已经积累了很多内容。今年的感觉就是经常有内容不可见的渲染小毛病,但是也还在使用中。
Obsidian #
公开的笔记就都存在 Obsidian 了,其实非公开的也可以存在 Obsidian,但是 Ob 看起来就是一个给专业的人使用的专业写作软件,有相当多的复杂配置,所以我目前还是在电脑端使用会比较舒适一点,文件的组织结构大体上还是文件夹和文件树的形式,虽然也支持标签之类的,但是检索起来还是略复杂一点,同时还要与 Hugo 保持兼容(已经做到了),只是可能会花更多的精力在记事之外:整理内容,保持美观。
所以目前很多简短紧急的内容,还是在 Bear 上面,手机上操作也快。
iTerm2 #
扫地僧一般的存在,这个软件平常没什么动静,也看不见怎么宣传,版本更新也不算频繁,但是在程序员中应该是像 Chrome 一样的占用率,几乎是人手一份了吧。最近也加入了 AI 功能,可见也在积极维护状态中。
Mos #
Mos 是我偶然在 GitHub 上碰到的软件,主要是用来控制鼠标轮动的,因为有一段时间使用触摸板习惯了,很多浏览器里的页面在触摸板的滚动下非常流畅,但是使用鼠标就不行,滚动起来愣愣的,但是 Mos 可以帮你做到平滑滚动,就是这么简单的功能,作者也是把代码开源了。
uPic #
uPic 是开源的图片上传工具,可以将图片简单压缩后上传到指定的 OSS 上面,包括 Github 仓库,我也是使用 uPic 来上传了本站的所有图片。
Dash #
Dash 这个软件,曾经很依赖使用,不过最近我发现不怎么用了。两个原因吧,一个是我觉得随时上网的难度已经大幅降低,直接在官网文档查看更方便靠谱;另一方面就是这个软件的付费更新属实有点频繁,现在已经到了 7.0 版本,我之前的付费升级已经升了两次,但 7.0 也没有买。听说作者喜欢玩炉石,但没想到这么能花钱。
但是 Dash 依然是很好用的文档检索工具,它会帮你把文档自动分类并进行索引,让你快速定位到需要查看的接口,所有都和官网的内容一样,也是相当实用的。如果你是 Apple 平台的程序员,检索相关文档会更方便,因为 Xcode 自带的查看器实在是太难用了。
新宠 #
Sider.AI #
最近一年,在重度使用 Sider.AI 这个软件,macOS 端和浏览器端都在使用,以至于官方 ChatGPT 账号都没有续费。总体上来说,非常好用,首先不需要网络代理了,包括手机端都能用,其次就是养成我没事去问 GPT 而不是去 Google 搜索答案的习惯,还有就是集成了很多其他的 LLM,比如 Gemini、Claude 等。
Raycast #
之前使用 Magnet 作为分屏工具,但是后来遇到过几次闪退,分屏方案也比较单调,碰巧发现有人推荐 Raycast 就试了下,果然功能非常强大,重点是不卡顿不闪退,而且更智能,比如同样是向左半屏幕分屏,多次按同一快捷键竟然可以尝试切换成不同比例的窗口,非常符合直觉。
对了,不仅有分屏功能,甚至分屏不是主要功能,它还集成了 Alfred、Spotlight 的大部分功能,另外还有常用的剪切板历史、日期计算器、背景墙纸、AI翻译等小工具,扩展商店里通过 store 下载其它 extension 还可以管理 GitHub、Vscode、Linear 项目等等,什么都有而且免费,付费模式还集成了 AI,非常强大,我也在学习中,总之强烈推荐,不过估计很多独立开发者要哭了。
过去式 #
Sublime Text #
上面已经提到,可以说是被 VS Code 强行掰弯了,我可能是那些从 Sublime Text 离开的用户群里最后的百分之十了吧。
Magnet #
有网友说驻留时间长了会莫名其妙地卡顿、闪退,而且比较占内存,闪退我也遇到过,一直也没当回事,没办法没有遇到替代方案,直到看到有人介绍 Raycast,试了下就切换走了。
Typora #
关于 Typora 我还是曾经愉快地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来 1.0 发布也付费买断了,不过后来发现笔记多了也有一些卡顿,另外就是对于我的使用场景来说确实没有 Obsidian 好用,Obsidian 我基本是试用了几次就投靠了。
Hammerspoon #
虽然我知道 Hammerspoon 很强大,但还是一直没有真正使用起来,一方面它需要运行 lua 脚本有一定开发调试门槛,另一方面其实还是没有遇到特别刚需的场景。
Alfred #
曾经霸榜的老字号 App 了,一直以来我对于 Alfred 的使用也仅限于免费的部分,虽然收费部分很有趣却还是一直没养成习惯,但也是相当依赖的检索工具了,目前也是使用 Raycast 替换掉了。
硬件 #
鼠标 #
今年已经买了两款鼠标,再之前我已经用废 3 个 GPW 了(一代和二代都有),不是侧键坏了就是滚轮坏了。今年决定不买这款鼠标了,GPW 三代也先不买了。
第一个推荐的鼠标是 VGN 蜻蜓 F1 ProMax,主打一个性价比、轻量化。模型也比较舒服,对我来说唯一的缺点就是微动手感确实是 200 块钱的水准,还是不能和贵的比。
所以为了打游戏,我又买了第二款鼠标,ROG 月刃 2,使用了一个月下来的感受是,价格也算物有所值吧,对我来说各方面都是好用的,目前已是主力鼠标。完了,开始对 ROG 有好感了。
键盘 #
我经手的键盘也还挺多,从最初的 HHKB type-s、HHKB Pro BT、Filco 茶轴和红轴、妙控键盘等等,再到最近两三年一直没换的阿米洛最轻的两款静电容轴的有线键盘,家里和公司各放一把,打星际当然是用最轻的,在公司用稍微沉一点的,都算正好,目前还是没有换键盘的需要,已经够用了。
看 B 站发现 ROG 的夜魔还会再出一款 extreme 型号的小布局性能键盘, F 区更合理了,也有点种草,同样是三模热插拔,如果价格合理我可能会优先买这个,毕竟 ROG 的质感我已经感受过了。所以下一把应该是 75 键左右的三模热插拔了,轴体可能是最近比较火的磁玉轴,先观望。
电脑 #
最近几年没换电脑,依然是 21 年 MacBook Pro M1 Max 的 16 寸那款,当时选配了 64G 内存,所以目测还是没必要换,Apple 自家芯片还是太强了,各方面还没遇到瓶颈。
显示器 #
依然是 21 款 Dell U3821DW 的 38 寸显示器,目前来说够用,不过有个小问题,打游戏的分辨率不需要这么宽的屏幕,于是需要硬件级分屏,而 Dell 提供的默认 PBP 几种布局都不是很合适,导致游戏画面被剪裁,但是超宽的屏幕玩魔兽世界的时候却又很舒服,看到的景色也很震撼,现在工作时超宽的屏幕配合 Raycast 快速分屏也很实用,况且游戏已经渐渐玩不动了,就这样先用着吧。
显示器支架 #
买了一个松能的支架替代了显示器原有的底座,这样显示器下面就可以放更多实用工具了,现在感觉显示器支架还是很实用的,推荐使用。另外据说显示器支架领域爱格升是大哥,我看了价格确实贵,这里仅供读者参考吧。
椅子 #
在家的椅子是 HumanScale 的 Freedom 系列,买了有四五年了,坐感不好说,我估计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因为可调节的地方实在是很少,但是至少现在我腰还没毛病,姑且就先坐着吧。
桌子 #
桌子是一个四电机的升降桌,加胡桃木桌板,某宝买的,没什么特别的,现在升降桌领域也是卷的不行,产品力基本都没什么问题。
台灯 #
台灯也是几年前明基的 ScreenBar Halo,使用起来也没什么毛病,灯光很舒适,唯一的缺点就是需要经常给无线控制器换电池,两个月一换的样子。目前的结论就是,以后即使要换台灯,也会买这种挂在显示器上方的台灯,不会再使用传统占地方的台灯了。
最后 #
其他博主相关的文章有: